纺织视野|专访绍兴文理学院纺织服装学院邹专勇教授
人物简介
邹专勇,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纺织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教指委纺织工程专业分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喷气涡流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新型纺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
绍兴纺织业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相传,孙权之母吴国太来华舍蜀阜修行之时,随行的蜀国绣女将蜀锦带来绍兴,于是,蜀国的纺织技术便在古越之地生根发芽,广为流传,为“日出华舍万丈绸”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布街借时代东风雄起,几经岁月浮沉,以“国际纺织之都”之名享誉全球。纺织工程是文理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始创于1988年,在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为纺城建设输入了源源不断的专业型人才,于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巨大。邹专勇教授主要研究短纤纱的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对喷气涡流纺技术在面料上的应用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4月28日,记者一行人来到绍兴文理学院志廉楼,对纺织服装学院副院长邹专勇教授进行了专访。邹教授着一身笔挺的蓝色西装,戴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镜,质朴干练的学者之风顿生。简单寒暄之后,记者开始了当天的采访。
主攻喷气涡流纺技术提升面料品质
邹教授认为,从纤维到纱线到面料再到成衣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中间纺纱环节至关重要,不应被忽视,纺纱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纱线的品质,进而影响到面料的牢度、光泽和手感,终影响服装的风格质量。普通的环锭纱有害毛羽较多,用这种纱线做成的面料会有起毛起球的问题存在,若要达到客户对面料抗起毛起球的要求,需要对纱线采用烧毛工艺或对面料进行抗起毛起球后整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减少加工环节的同时又提升面料的抗起毛起球等级呢?从邹教授研究的喷气涡流纺等纺纱新技术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喷气涡流纺技术用高速旋转的涡流,对倒伏在空心锭子入口表面的自由尾端纤维加捻包缠纱芯成纱,纤维头端受加捻腔负压的作用,沿螺旋通道在导引针作用下进入纱尾位于纱芯,减少了纤维头端形成毛羽的概率,纤维尾端在高速旋转气流作用下又很好包缠纱芯,这样形成的纱线毛羽较少,3mm及以上有害毛羽大幅被消除,制成的织物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起毛起球等性能,该技术既颠覆了传统的环锭纺纱技术靠机械件回转加捻成纱,采用气流加捻,加捻与卷绕相分离的原理,提升了纺纱的效率,又解决了环锭纺纱线有害毛羽较多的问题。另外,除喷气涡流纺技术外,也可采用环锭纺新技术,如可紧密纺、赛络纺、紧赛纺技术,消除纱线的有害毛羽,进一步提升面料的光洁度和抗起毛起球性能。
改进涡流纺技术 助力纺城企业走向国际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轻纺城的企业想要打造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提升竞争力,走向国际,终还是要用产品质量说话。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通过对喷气涡流纺关键成纱部件空心锭子的改进设计,可以进一步提升纱线耐磨性能与成纱强力,帮助我们企业开发高强、耐磨的喷气涡流纱面料。”邹教授在采访中这样说道。“根据不同企业对于织物性能的差异化需求,我们可以从源头上对纱线进行改良,通过对纱线原材料和结构设计实现我们想要的纱线性能。比如,将长丝置入短纤纱芯中开发获得的包芯纱,可选用不同种类和特性的长丝,使纱线呈现不同的特性,而进一步通过对包芯纱工艺的改良或后处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企业生产出超柔手感、烂花效果等不同风格的面料。”
色纺在喷气涡流纺中的应用是邹教授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分支。色纺纱面料会有一种朦胧的层次感和时尚感,且由于纱线部分纤维采用本色或原液着色纤维,后道纱线也无需再染色,具有环保的特点。邹教授通过将色纺和喷气涡流纺技术相结合,可解决依靠环锭纺开发色纺纱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在生产前期,根据客户要求做好喷气涡流色纺纱的调色与配棉,如选择多组分混纺或混入高吸湿纤维等功能纤维或引入氨纶开发包芯纱,通过这些方式开发出的色纺面料既适应了当下时尚化、个性化面料的开发趋势,又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邹教授一直注重应用基础研究,主持喷气涡流纺技术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并与全球色纺行业的龙头企业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共同开展技术攻关。邹教授与企业合作的项目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联合企业专家主编《纺纱新技术》和《色纺纱生产与质量控制》“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这是学术真正融入产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有力结合的完美例证。
采访的后,报道团队就直播大讲堂一事邀请了邹教授,希望能通过邹教授对专业化课程的讲解,为纺城经营户和采购商带去更多前端纱线与面料开发的专业知识,将绍兴文理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浙江省一流学科和纺织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优势转化到企业经营之中,推动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双方共赢。邹教授还带领记者一行参观了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省清洁染整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成果与学生创意设计作品长廊。从我国古代“水长人家浸稻秧,蚕生女手摘桑黄”的男耕女织到如今产学研三体联动的产业共构,纺织业将继续在人杰地灵的古越之地传唱自己的时代之歌,助推纺城乃至中国经济的发展。
(文/唐宇昕 图/谢聪 统筹/孙怡芳)
关键字: 邹专勇 绍兴文理学院 纺织服装 AAAVBBCNVM,N。KJO